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申报评选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11 13:56:1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7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申报评选办法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申报评选办法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4〕84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04年第20、21期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申报评选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申报评选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更好地挖掘、保护和继承我省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古迹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第三条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古迹较为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建制镇和集镇。
第四条 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街区、建筑群、村落和水系等。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五条 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历史上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军事要地,或在近代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对我省少数民族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且仍保存民族特色;传统产业发展对城市(镇)发展产生过关键性影响,并曾占有重要地位。
(二)城市(镇)格局和风貌仍然保留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色。
(三)城市(镇)区范围内拥有一处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六条 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须具备以下条件:
保留历史信息真实,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并具有一定规模。
第三章 申报程序
第七条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由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申报程序如下:
在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镇)和历史文化街区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的基础上,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报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审核后,由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向省人民政府申报。
申报材料由省建设厅会同省文化厅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 对符合申报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的,由省建设厅会同省文化厅督促相关地方人民政府申报。
第四章 申报材料
第九条 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申报表。
(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资源评价报告。包括:〈1〉申报城市(镇)地理位置、环境条件、规模、交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历史沿革、地方与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情况。〈3〉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情况,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建筑群及其环境的原貌保存度、历史年代、现状规模、空间分布、历史价值以及地方特色等情况。〈4〉城市(镇)现状格局和风貌保护特色的情况。〈5〉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6〉保护措施。包括对原貌保存、古建筑修缮、环境整治等方面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具体办法,重点保护的具体地域范围和现状描述等。〈7〉附图。主要包括位置图(比例尺1/ 5000—1/ 20000)、现状图(比例尺1/ 2000—1/ 10000)、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比例尺1/ 2000—1/ 10000)。〈8〉能反映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的声像资料。〈9〉专家评审意见。
第十条 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申报表。
(二)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资源评价报告。包括:〈1〉所在城市(镇)地理位置、环境条件、规模、交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镇)中的位置、规模、范围,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的情况。历史文化街区及其环境的原貌保存度、历史年代、历史价值及地方特色等状况。〈3〉城市(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状况。〈4〉保护措施。包括对原貌保存、古建筑修缮、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具体办法等。〈5〉附图。主要包括位置图(比例尺1/ 5000—1/ 10000)、现状图(比例尺1/ 1000—1/ 2000)、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比例尺1/ 1000—1/ 2000)、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图(比例尺1/ 2000—1/ 10000)。〈6〉能反映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的声像资料。〈7〉专家评审意见。第五章 评价标准
第十一条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的评价标准由原貌保存度、现状规模、历史价值及地方特色等指标组成。
第十二条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的评价标准如下:
(一)原貌保存度。〈1〉城市(镇)现状格局和风貌仍然保留特定历史时期的特色。〈2〉具有一个以上较大规模历史文化街区,且历史文化街区保留历史信息真实,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地方民族特色。〈3〉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
(二)现状规模。城市(镇)中现存文物古迹的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及历史文化街区面积总和达到1平方公里以上。
(三)历史价值和地方特色认证。主要从历史文化名城(镇)形成的历史、自然和人文地理以及城市(镇)物质要素和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认证。具体可分以下几类:
1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和古都风貌为特点的城市(镇)。
2传统风貌型。保留了某一时期及几个历史时期积淀下来的完整的建筑群体的城市(镇)。
3风景名胜型。由传统民族建筑与山水环境叠加而呈显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镇)。
4地方及民族特色型。受地域差异、文化环境、历史变迁影响,而显示出不同的地方民族特色或以独特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地域特色为城市(镇)主体风貌的城市(镇)。
5近现代史迹型。以反映历史的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为显著特色的城市(镇)。
6特殊职能型。某种职能在历史上有极其突出的地位,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城市(镇)鲜明特征的城市(镇)。
7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化古迹作为历史传统主要体现方式的城市(镇)。
第十三条 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评价标准如下:
(一)原貌保存度。〈1〉历史真实性。有一定比例的真实遗存,携带着真实的历史信息。不仅包括建筑群及构筑物,还包括蕴藏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如世代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组织结构、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等。〈2〉生活延续性。这一地区在城镇生活中仍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记载了过去城市(镇)的大量文化信息,而且继续记载着当今城市(镇)发展的大量信息。〈3〉风貌完整性。地区范围内建筑风貌基本一致,在核心区域内没有严重破坏视觉环境和影响历史风貌、割断历史文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二)现状规模。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规模应达到10公顷以上。历史文化街区规模范围划分应符合历史真实性、生活延续性及风貌完整性的原则,有真实的历史遗存。街区内的建筑、街巷及院墙等反映历史面貌的物质实体应是历史遗存原物。第六章 监管措施
第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和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必须在两年内组织编制保护规划,并按程序报批。
第十五条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安排专项保护资金,制定管理办法,严格按规划开展保护工作,确保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六条 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及历史文化街区实行动态管理。省人民政府责成省建设厅会同省文化厅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因保护不力而已不具备条件的,撤消其相应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建设厅会同省文化厅负责解释。


海关总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执行〈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的宣讲材料》的通知

海关总署办公厅


海关总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执行〈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的宣讲材料》的通知
海关总署办公厅




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院校:
《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署税〔1999〕791)号)已下发执行。为便于各关正确理解和执行此项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总署关税征管司草拟了《关于执行〈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的
宣讲材料》(简称《宣讲材料》)。现印发你们,请各关结合署税〔1999〕791号通知认真组织学习,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规定,并按照《宣讲材料》的对外宣传口径,主动与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联系,向企业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附件:关于执行《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的宣讲材料
一、当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在进口税收方面有哪些优惠政策?
为扩大吸收外资,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利用外资工作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扩大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即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具体包括以下三个
方面:
(一)对已设立的鼓励类和限制乙类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先进技术型和产品出口型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五类企业)技术改造,在原批准的生产经营范围内,利用投资总额以外的自有资金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
备件,可按《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的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二)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在投资总额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可按《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的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三)对符合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外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目录(由国务院批准后另行发布)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或在投资总额外利用自有资金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可按《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
知》(国发〔1997〕37号)的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二、五类企业在投资总额以外利用自有资金,具体是指哪些资金?五类企业投资总额以外的自有资金具体是指四个方面的资金:企业储备基金、发展基金、折旧和税后利润。超出上述范围的资金,如五类企业利用贷款资金等进口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不能享受免税优惠
政策。
三、五类企业在投资总额以外利用自有资金,进口物资享受进口税收优惠时在商品用途和商品范围上有哪些规定?
五类企业利用投资总额以外的自有资金免税进口的商品用途必须是在原批准的生产经营范围内,对本企业原有设备更新、维修或技术改造。
五类企业利用投资总额以外的自有资金进口商品免税范围应是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设备,配件、备件,其进口商品受《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限制。即进口不属于海关总署署税(1997)1062号文附件六《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
》的商品,以及与上述设备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包括随设备进口或单独进口)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若因进行设备更新、维修或技术改造,需进口属于(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内的自用设备及配套技术(不包括配件、备件),如确属国内同类产品的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经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并出具《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同类设备证明》,也可免征
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四、五类企业在投资总额以外利用自有资金进口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包括随设备进口或单独进口),海关如何具体操作,需办理哪些手续,提供哪些单证资料?
五类企业(不受地方报外经贸部备案的外商投资企业名单、总署关税司转发外商投资企业清单和项目确认书等有关条件的限制)利用投资总额以外的自用资金进口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需到企业所在地直属海关办理备案及征免税手续,并按以下情况提供单证资料。
(一)进口商品用途是对本企业原有设备更新或维修(不包括成套设备和生产线,成套设备是指以完成某零、部件或产品生产加工或装配全部过程所有工序所需的全部设备;生产线是指用于完成某种产品一道或多道工序的、有一定节拍要求的、以一定方式连续生产的设备组合),需提
供以下单证资料:
1、五类企业的原审批部门或颁发确认书部门根据署税(1999)791号文件有关规定出具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更新设备、技术及配备件证明》;
说明:
(1)1997年12月31日前的鼓励类、限制乙类外商投资企业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计、经委或外经贸厅局出具上述证明;
(2)1998年1月1日后的鼓励类、限制乙类外商投资企业由原颁发项目确认书部门出具上述证明;
(3)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由颁发《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项目确认书》部门出具上述证明;
(4)产品出口型和先进企业型外商投资企业由颁发《外商投资产品出口企业确认书》和《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确认书》的外经贸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外经贸厅局出具上述证明。
2、进口发票、合同以及国家规定的许可证明和海关认为必要的其他单证资料(如装箱单、说明书等);
3、国家归口管理该类产品的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同类设备证明》(因进行设备更新、维修,确需进口属于《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内的设备及配套技术,才要求提供,否则不需提供)。
(二)进口商品用途超出更新或维修范围进行技术改造,需提供以下单证资料:
1、五类企业均由省级或国家经贸委按审批权限出具《技术改造项目确认登记证明》;其中产品出口型和先进技术型外商投资企业还需分别另附外经贸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外经贸厅局出具的《外商投资产品出口企业确认书》和《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确认书》;
2、进口发票、合同以及国家规定的许可证明和海关认为必要的其他单证资料(如装箱单、说明书等);
3、国家归口管理该类产品的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同类设备证明》(因进行技术改造,确需进口属于《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内的设备及配套技术,才要求提供,否则不需提供)。
五、五类企业在投资总额以外利用自有资金,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如何纳入计算机管理?
为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此项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办事效率,根据署税(1999)791号文件规定,将补充和调整海关《减免税管理系统》。对五类企业利用投资总额以外的自有资金免税进口项目,设立相应的征免性质(代码:799),在《减免税管理系统》
中单独进行项目备案,同其他减免税项目一并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六、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的定义是什么?哪些部门有审批权?海关凭哪些部门出具的确认书予以认定?
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是设立在外商投资企业内部或单独设立的专门从事产品、技术开发的研究机构。
享受投资总额内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必须经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计委、经贸委或外经贸厅局批准,并出具《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项目确认书》。
海关目前掌握的原则,只要上述有关部门出具了《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项目确认书》,均可作为办理有关征免手续的法定依据。
七、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在投资总额内进口商品免税范围有哪些规定?
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在投资总额内进口不属于署税(1997)1062号文附件五《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中的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但下列两种情况不在上述免税之列:
1、构成生产规模的超过实验室或中试范畴进口的设备;
说明:上述中试范畴是指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介于单纯实验室和大规模、成批量生产车间之间。由于企业研究开发项目不同,情况各有差别,各关在具体办理减免税手续时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开发项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深入调查,科学掌握。
2、船舶、飞机、特种车辆、施工机械等。
八、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海关如何具体操作,需办理哪些手续,提供哪些单证资料?
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需到企业所在地直属海关办理备案及征免税手续,并需提供以下单证资料:
1.审批部门按审批权限出具的《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项目确认书》;
2.外经贸部门核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在企业内部设立的则提供企业原批准证书);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4.企业的合同、章程;
5.进口发票、合同以及国家规定的许可证明和海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单证资料(如装箱单、说明书等)。
九、对符合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外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海关如何办理免税手续?
国务院有关部门、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准后另行发布的《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外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目录》(该目录内项目在税收优惠上可视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项目),颁发《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外资优势产业
和优势项目确认书》。对该类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海关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外资优势项目确认书及有关资料,比照署税〔1997〕1062号文对外商投资项目的有关规定办理免税手续。
十、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外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在投资总额内免税进口商品范围有哪些规定?
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外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除署税〔1997〕1062号文《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商品外,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十一、对符合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外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目录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外利用自有资金,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有哪些规定?免税手续如何办理?
对符合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外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在投资总额外利用自有资金,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比照五类企业的有关规定执行,免税手续也比照五类企业的有关规定办理。
十二、海关对五类企业及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外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在投资总额外利用自有资金免税进口的货物如何管理?
五类企业及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外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在投资总额外利用自有资金免税进口的货物,同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免税货物一样,均为海关监管货物,企业不能擅自出售和转让,管理年限及监管办法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
口货物监管和征免税办法》(署监-(1992)1099号)有关规定执行。对于更新或技术改造而被替换的设备,如在本企业内继续使用,海关按监管年限进行管理,如在监管年限内出售或转让给其他可享受税收优惠企业的,可免予补税,否则应按规定照章补税。
十三、《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项目确认书》和《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外资优势项目确认书》是什么样的格式,有哪些内容?具体如何填写?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计委、经贸委、外经贸厅局出具《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项目确认书》时,格式与内容均比照署税〔1997〕1062号文的《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填写,但项目产业政策审批条目不用填写,
而项目性质一栏应填写为“外资研发中心(H)”;
国务院有关部门、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具《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外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确认书》时,格式与内容也比照署税〔1997〕1062号文《国内鼓励发展内外资项目确认书》填写,但项目产业政策审批条目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中西部省、自
治区、直辖市、利用外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目录》(另行发布)填写,而项目性质一栏应填写为“外资中西部优势产业、优势项目(I)”。



1999年12月6日

建设部关于转发《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办法》的通知

建设部


建设部关于转发《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办法》的通知
1992年7月13日,建设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北京市市政委,计划单列市建委:
最近北京市人民政府又发布了1992年第11号令《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办法》,进一步理顺了城镇土地管理体制。《办法》规定,市土地管理局依法对全市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终止进行监督检查,并办理未开发使用的土地出让工作;市房地产管理局对已经开发使用的城镇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终止进行监督检查,办理已经开发使用的城镇建设用地的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终止工作和办理未开发土地出让后的转让、出租、抵押、终止工作。
我们认为,北京市对城镇土地的管理体制比较符合城镇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建设积累更多的资金,加快改善投资环境。现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办法》,转发给你们,供参阅。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适用《条例》和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镇国有土地,是指本市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的城镇(指建制镇,下同)、工矿区范围内属于全民所有的土地(以下简称土地)。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均可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土地开发、利用、经营。
第四条 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其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或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 土地使用者开发、利用、经营土地的活动,应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 市土地管理局依法对全市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终止进行监督检查;已经开发使用的城镇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终止,由市房地产管理局按照本市土地管理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监督检查。
未开发使用的土地的出让工作,由市土地管理局办理,出让后的转让、出租、抵押、终止工作,由市房地产管理局办理;已经开发使用的城镇建设用地的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终止工作,由市房地产管理局办理。

第二章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七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地块的位置、面积、用途、期限和其他条件,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职责,分别由市土地管理局、市房地产管理局会同市计划、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共同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分别由市土地管理局、市房地产管理局实施。
第八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签订出让合同。出让合同由市土地管理局或市房地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出让方)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第九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按照《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不同用途的不同年限执行。
第十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采取协议、招标、拍卖方式。
第十一条 协议出让程序:
一、出让方向预期受让者提供出让地块的有关资料和文件。
二、预期受让者取得资料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出让方提交包括土地开发建设方案、出让金数额及付款方式等内容的文件。
三、出让方接到第二项规定的文件后,应当在30天内答复。
四、经过协商达成协议后,出让方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出让合同,并由土地使用者支付定金。
五、土地使用者支付出让金后,向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办理使用权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
第十二条 招标出让程序:
一、出让方应当在确定的投标日期3个月前向投标者发出招标书、招标文件及有关资料。
二、投标者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将密封标书投入指定的标箱,标书内容应当包括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出让金数额、付款方式等。
三、投标者按照规定的日期、地点、金额、方式交付保证金。未中标者,保证金如数退还。
四、由出让方会同有关部门聘请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主持开标、评标和决标。
不具备投标资格者的标书,不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标书以及超过投标截止日期送达的标书无效。
评标委员会对有效标书进行评审,决定中标者,并签发决标书。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向中标者发出中标证明书。
开标、评标、决标,应有市公证处参加并出具公证书。
五、中标者在规定日期内持中标证明书与出让方签订出让合同,并支付定金。中标者原交付的保证金可抵充定金。
六、中标者支付出让金后,向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办理使用权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
第十三条 拍卖出让程序:
一、出让方应当在确定的拍卖日期3个月前公告拍卖地块的位置、面积、规划用途、使用年限、索取有关资料的日期和进行拍卖的地点、日期。
二、参加竞投者应当在拍卖日期前3日内到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领取有统一编号的应价牌。自制应价牌者,竞投行为无效。
三、拍卖时,主持人公布底价后,竞投者以举牌方式应价,价高者得。
四、竞投得中者应即与出让方签订出让合同,交付定金。当时不能交付定金的,由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处5000元以下罚款。
五、土地使用者按应价数额支付出让金后,向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办理使用权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
土地使用权拍卖,应有市公证处参加并出具公证书。
第十四条 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以协议、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应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提供下列资料。
一、土地的位置、四至范围、面积及地籍图。
二、土地的规划用途和建筑容积率、密度、净空限制等项规划要求。
三、建设项目的完成年限,必须投入的建筑费用和发展面积的最低限度。
四、环境保护、绿化、卫生防疫、交通和消防等要求。
五、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和建设计划或设计要求。
六、地块的地面现状。
七、出让的形式和年限。
八、出让金的付款方式和要求。
九、土地使用者的义务和有关的法律责任。
十、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五条 土地使用者不按规定支付全部出让金,或出让方未按合同规定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另一方有权依照《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解除合同,并可请求违约赔偿。
第十六条 土地使用者应当按照合同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开发、利用、经营土地。
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由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依法予以纠正,并可根据情节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直至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十七条 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应当经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和城市规划管理局批准,依法重新签订出让合同,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办理登记。

第三章 土地使用权转让
第十八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应当签订转让合同。
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
第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出让合同和登记文件中所载明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也随之转让。
土地使用者转让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时,其用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让,但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作为动产转让的除外。
第二十条 土地使用者通过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其使用年限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者已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
第二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转让,应到房地产管理局办理过户登记。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的,应当经房地产管理局批准,并办理过户登记。
第二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后,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依照本办法第十七条办理。

第四章 土地使用权出租
第二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出租,应当签订租赁合同。租赁合同不得违背法律、法规、规章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
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租。
第二十四条 土地使用权出租后,出租人必须继续履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二十五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出租,出租人应当到房地产管理局办理登记。

第五章 土地使用权抵押
第二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抵押,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应当签订抵押合同。抵押合同不得违背法律、法规、规章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随之抵押。
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时,其用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抵押。
第二十八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或因债务清偿及其他原因抵押权消灭的,应当向房地产管理局办理登记。未办理登记的,抵押无效。
因处分抵押财产而取得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的,应当向房地产管理局办理过户登记。

第六章 土地使用权终止
第二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由国家无偿取得。土地使用者应当向原发证机关交还土地使用证,并办理注销登记。
第三十条 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者申请续期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提出申请,并依法重新签订合同,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向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办理登记。

第七章 划拨土地使用权
第三十一条 符合《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经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批准,并同出让方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可以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转让、出租、抵押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
第三十二条 对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由房地产管理局依法没收其非法收入,并根据情节处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依法继承的,继承人应到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办理登记。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本市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已经开发使用的土地的转让等具体管理工作上的问题,由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1992年6月1日起施行。